本报讯(记者 李欣宁 罗曼琳)9月11日至9月12日,以“数字时代的知识产权”为主题的第十四届中国知识产权年会在北京举行。衢州市副市长田俊在分论坛上做主旨演讲,推介常山胡柚从“苦口野果”到“百亿金果”,走出独具常山特色的地标富农集成改革路径的优秀做法。
胡柚是我县最具辨识度的“土特产”。早在1998年,“常山胡柚”证明商标就成为浙江省首个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20余年来,我县坚持一任接着一任干,依靠“全链创新”,让这颗曾经的“地标野果”蜕变为如今的百亿产业“共富金果”。
产业起步初期,我县摒弃批发走量模式,以技术链创新带动品种改良,积极推动技术革新,选育胡柚良种,建立高标准规范基地和现代化仓储加工车间,带动农户改进种植技术,提升种植品质,成功培育出本地胡柚独有的香甜微苦的“甜蜜风味”。品种改良带动鲜果收购价提高70%,引领种植热潮。目前,全县胡柚种植面积达10.6万亩,年产量14.5万吨,带动从业人员10万人。
围绕“产、研、销、旅”一体化发展格局,我县推出了“饮、食、健、美、药、香、料、茶”八大系列近百款产品,以价值链创新带动产品开发。在药用方面,推动胡柚青果(衢枳壳)入选新“浙八味”,开发小儿止咳糖浆、衢枳壳配方颗粒等产品,年总产值超2.8亿元。在食品方面,2021年开发的“双柚汁”(现为“宋柚汁”)上市后一炮而红,成为“常山胡柚”的拳头产品之一。通过三产融合发展,目前全县胡柚全产业链总产值已超60亿元。
常山胡柚曾饱受“被抄袭之苦”,仅“双柚汁”饮料一款产品,推出两年内全国各地就出现了120多款仿品。为此,我县着力打造“两镇”“两园”“五中心”,成立“匠心护柚”律师公益帮帮团,探索建立知识产权“三合一”审判、异地保护协作办案等机制,积极推动“常山胡柚”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以保护链创新带动产业发展。已累计对在本地销售的仿冒产品立案9起,抽检地理标志产品90批次,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300余万元。2024年胡柚区域公用品牌价值34.11亿元,品牌价值增量和增长率均位于全国前10位。
从单一品种到多品种的发展,从产业化到商标化的改革,一项项有力举措,提升了产品质量,净化了市场环境,“一只果”不仅成为老百姓共同富裕的致富支柱产业,也成为我县对外展示的一张亮丽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