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彤弓山村

今日常山 2025年05月22日

  ▲彤弓山村内长廊

  黄倩倩

  彤弓山村,是我外婆的老家,也是遍布我快乐童年足迹的地方。那是一段上树掏鸟窝、捉知了,下河抓螃蟹、摸鱼虾的时光。

  “彤弓”字意是红色的弓箭,最早出现在三千年前的《诗经·小雅·彤弓》中,天子对有功诸侯,设宴庆功,赏赐弓箭。相传村中徐氏先祖徐偃王曾受赐朱弓赤矢。徐氏后裔为纪念先祖功德,便在大厅悬挂“彤弓山舍”匾额,村名因此而得。

  这次恰逢舅舅家办喜事,我就带上娃一起去嬉戏一番。现在村里陆陆续续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多了很多小朋友喜欢的游乐设施,女儿看到滑滑梯眼睛都亮了。边上还修建了一座文昌阁,古色古香。不变的是那依旧郁郁葱葱的古树。

  十几个月大的女儿第一次见到如此粗壮的大树,还不大会说话的她,小嘴巴竟然蹦出一个字:“哇。”一瞬间,让我们几个大人捧腹大笑。蹒跚学步的宝宝总是喜欢自己的路自己走,还喜欢哪里不平走哪里。看着樟树上有个树洞,拉着我老公的手就想爬上去。我看着站在百年老树下的小小身影,渺小但有朝气。这么可爱童真的你,慢慢来,不用急着长大。这个世界永远不缺的就是大人。我握着女儿肉乎乎的手掌,引导她触摸樟树皮,粗糙遍布不规则的裂缝,摸的不仅是树皮,更是岁月的痕迹。小朋友好奇心超强,一下子没注意就想用手指头去抠树皮,似乎还想啃上一口,尝尝岁月的味道。

  听说现在很流行“抱树”养生法,特别是针对我们这些上班族,我觉得应该是效果很不错的。我走在彤弓山村的路上,虽没有去抱树,但精神上的焦虑与疲倦已缓解不少。如果每天都生活在如此环境下,所有的精神疲惫都能马上得到疗愈吧。真是羡慕生活在村中的村民呀,日日与树木为邻。

  村里的古树除了香樟树,还有苦槠树,听说最大的一棵苦槠树已有800多年树龄。这种树的果实是可以用来做豆腐的。初冬时,迷你锥栗形的苦槠子就会从树上脱落。像外婆这样勤劳的人就会去捡苦槠子,然后将其暴晒、浸泡、磨浆、过滤、加热、冷固成块、切割、浸泡。成功的豆腐是褐色凝胶状,非常有弹性,具有清凉去火的功效。但是在我心中着实不讨喜这种口感,有点涩味。

  沿着眼前这条坡路一直往前走,不一会儿就到了舅舅家。家人相聚,觥筹交错,时间如白驹过隙。到了该返程的时候了,这次我没有选择原路返回,而是随龙绕溪而下。这条小路更加静谧而曲折,同样更富有趣味性。遗憾的是桥在改造。不过,人生哪有十全十美。这点缺憾就留给下次来实现吧。相约野生栀子花开花时,抑或蓬蘽红满山头时,抑或红橙黄绿晒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