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集体婚礼新人向孝老基金捐赠

▲ 县康养服务中心俯瞰图

▲金川社区幸福食堂老人们其乐融融

▲ 县民政局组织开展孝老敬老活动

▲ 县民政局开展“千户万灯”困难家庭室内用电线路改造项目

▲ 县民政局实施特困人员“一院供养”

▲ 常山县社会福利中心(绿城颐养中心)
记者 葛锦熙 通讯员 张志林
编者按:2018年,我县在全国县级城市中首个设立 “5·20” 常山敬老日,创新推出 “一十百千万” 工作体系:制定一套敬老标准、办好十件助老实事、实施百村孝榜、开展千人结对、推进万众尊老行动,全方位发力打造 “孝老之城”,争当幸福颐养先行地。多年来,凭借此体系,我县先后在首届全国孝亲敬老文化传承与创新大会、全国新时代第三届及第五届 “寿星” 健康长寿经验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同时,我县还获“中国康养事业高质量发展优秀案例”“全国城乡社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浙江省民生获得感示范工程” 等多项殊荣。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一十百千万” 工作体系的坚实推行以及我县着力培育与弘扬爱老、敬老、助老的良好氛围。现本报带您一起看看这座温暖小城如何书写敬老答卷。
5月20日,招贤镇溪上村和大溪沿村多了一群挂着盈盈笑脸的“红马甲”和“白大褂”。“今年是第八年过敬老日了,从以前的各自服务老人到现在多个团队合作,这一天能带给老人们的幸福感更多了。”常山县阳光志愿者协会会长廖慧忠在活动现场忙着组织老人们排队参与中药泡脚、义剪、口腔检查,他告诉记者,在这个特别的日子,协会联合芳村镇最美领跑人志愿服务队等团体以及县域范围内4家医院共同把温暖传递到了村庄的各个角落。
2018年,我县成为全国首个专门为敬老设立节日的县级城市,并在全国首发《常山孝老标准》倡导子女赡养老人生活类费用每人每年不低于3600元,子女每半月看望老人或每周联络老人不少于1次,满足老人生活和陪伴所需。全县7.7万名60周岁以上老人正式有了统一的节日。随着1家综合型康养服务中心、1家保障型社会福利中心、3家医养型社会福利中心、6家以上普惠型养老机构、N家乡镇(村社)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为核心的“1136N”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布局的不断完善,我县幸福养老的“愿景”已逐渐变为“实景”。2024年,我县“孝老之城”建设入选了全国城乡社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今年4月我县入选“普惠养老服务改革”“县域老年友好社会建设”全省试点。
“助餐、助洁和助医这‘助老三件事’是我们在做好敬老这件事上的核心,这也是改善老人生活的关键。”县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科长徐建军介绍,去年6月,我县实现了有需求的村社助餐全覆盖,年用餐人数超过65万人次,并通过“浙里康养爱心卡”系统,配置助餐刷脸(刷卡)设备,为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提供了保障。2023年,我县投入150万元上线签约信息系统,与浙里办“浙里医生”模块互联互通,全县共有16260名老年人与224名家庭医生完成签约,可随时在线上申请上门服务。此外,在整合力量全力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的过程中,我县在今年一季度完成改造227户、支付资金177万元,完成率、支付率均为全省第一。
全县上下浓厚敬老氛围的背后是政府主动作为的担当,也是群众意识的不断革新。自敬老日设立以来,我县越来越多的村将孝善纳入村规民约,弘扬孝善之风,并开始打造孝善文化馆。2020年7月,我县第一期“幸福讲堂”在金川街道徐村村开讲,现已延伸至全县190个村(社区)。随着“孝老公益律师”“孝老热线”等力量为老年人维护权益提供保障,我县赡养问题化解率一直处于100%,我县共同富裕慈善基金、“幸福爷爷·快乐奶奶”关爱基金收到社会各界捐款超过800万元。
去年10月,我县争取到了200余万元山海协作专项资金和慈善基金,由县民政局牵头实施“千户万灯”社会救助帮扶项目,为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完成室内用电线路安全改造。“第一阶段为全县400余户困难家庭进行电路改造的工作已经接近尾声,我们即将启动第二阶段。”徐建军说,在摸排困难家庭的过程中发现这些家庭普遍有年龄偏大的特点,照顾好这些老人是全社会的责任,这也是我县不断向外争取资源的动力。今年4月“暖厨计划·靓厨行动”捐赠行动在我县正式启动,老板电器公益慈善基金会捐赠1200万元将为我县2000余户困难家庭更换厨房设备。在今年开始推进的“安居守护”项目也已完成全县1200余户改造对象信息摸排……一幅家门口养老、数字化颐养的美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以两项全省试点为牵引,我们将在7月底前完成特困人员县域‘一院供养’,并不断深化养老机构提质改造行动。”县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黄小兵相告,接下来,我县将出台更多精细化的普惠养老服务政策,通过建好乡村两级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打造更加普惠可及的县域老年友好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