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废弃窑群到“文旅热土”

路里坑村“不灭的窑火”绽放文化光芒

今日常山 2025年05月21日

  记者 刘灵雁 刘云飞

  当弥漫着麦香的柴窑面包从古老窑炉中新鲜出炉,当艺术乡建的灵感之光点亮破旧窑体,一场传统与现代、烟火气与文艺范的奇妙碰撞正在辉埠镇路里坑村开展。就在前不久,省级文化特派员“不灭的窑火”项目在此落地生根,曾经因环保而沉寂的石灰窑群,正借由这一项目实现华丽转身,成为了文旅新地标。

  路里坑村毗邻三衢山,距离常山城区仅20分钟车程,在这里可以邂逅一场跨越时空的 “窑火重生”。昔日废弃的石灰窑群,如今正以崭新姿态,诉说着乡村振兴的文化故事。瞧,一座酒瓶状的石灰窑被改造成面包窑,内部嵌入窑烤装置,飘出阵阵面包香;另一座方正的石灰窑则变身为阅读书屋,为村民和游客提供了一处远离喧嚣的精神栖息地。

  不论是面包的“物质食粮”还是窑书房的“精神食粮”,他们的“出窑”都离不开省级文化特派员周华诚的努力。

  “不灭的窑火”面包窑原本是一孔建于1996年的石灰窑,于2000年被关停,此次重燃窑火,被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窑洞在过去是为创造美好生活而存在的产物,如今依然为村民追求美好生活发挥着新作用。”省级文化特派员周华诚说,同时,“不灭的窑火”五个字也是当下村干部和村民们精神力量的写照。

  文化赋能为路里坑村注入了新的活力。除了面包窑和窑洞书房,村里还拥有羊棚咖啡馆、瀑布泳池等景观节点。“我们也在积极探索,不断形成新的业态,满足更多游客的需求。‘不灭的窑火’项目的落地,有效填补了文化内容板块的空白,也为游客提供了更多个性化的选择。”浙江呆村里乡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叶俊介绍。

  曾经熄灭的窑火,如今化作文化赋能的燎原之势,照亮路里坑村乡村振兴的前行道路。“今年第一季度,路里坑村接待游客近6万人次,带来120多万元的收入,这一成果超出预期。”路里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志亮欣喜相告。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周华诚还积极对接省作家协会,同时联动文联、作协等,成立了“农民读书社”,开展亲子研学、农耕文化体验等活动。他还计划邀请作家、艺术家驻村创作,将路里坑村的故事写成书,持续深化乡村文化品牌内涵。网络作家聂梦蓉正计划创作一部关于路里坑村的小说,让更多人了解这座充满创意的村庄。

  “每一座村庄都需要一个文化品牌,‘不灭的窑火’不仅是路里坑村的精神核心,也将持续为路里坑村的发展提供动力。”周华诚说。